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

〈28 罪障品〉34頌

卷3〈28 罪障品〉34頌(CBETA, T04, no. 213, p. 792, a17-c27)

1. 諸惡業莫作,諸善業奉行,自淨其意行,是名諸佛教。

2. 惠施獲福報,不藏恚怒懷,以善滅其惡,欲怒癡無餘。[1]

3. 獨行勿逐愚,欲群當逐智,智者滅其惡,如鶴擇乳飲。

4. 觀世若干變,知法起滅跡,賢聖不樂世,愚者不處賢。

5. 解知念待味,思惟休息義,無熱無飢想,當服於法味。

6. 人不損其心,亦不毀其意,以善永滅惡,不憂隨惡道。

7. 人欲鍊其神,要當數修琢,智者易彫飾,乃名世之雄,能親近彼者,安隱無憂惱。

8. 永息無過者,柔和不卒暴,吹棄諸惡法,如風落其葉。

9. 無故畏彼人,謗毀清淨者,尋惡獲其力,煙雲風所吹。

10. 人之為善惡,各各自知之,修善得善果,為惡隨惡趣。

11. 達己淨不淨,何慮他人淨?愚者不自鍊,如鐵鑽純鋼。[2]

12. 若眼見非邪,黠人求方便,智者善壽世,亦不為眾惡。

13. 商人在路懼,伴少而貨多,經過險難處,然有折軸憂。

14. 有身無瘡疣,不為毒所害,毒無奈瘡何,無惡無所造。

15. 多有行眾惡,必為身作累,施善布恩德,此事甚為難。

16. 善哉修善者,傷哉為甚惡,惡惡自為易,惡人為善難。

17. 愚者自謂正,猶惡不成熟,惡已成熟滿,諸苦亦復熟。

18. 賢者見於惡,不為惡所熟,如惡以不熟,惡者觀其惡。

19. 賢者觀其惡,乃至賢不熟,設以賢熟者,賢賢自相觀。

20. 人雖為惡行,亦不數數行,於彼意不樂,知惡之為苦。

21. 人能作其福,亦當數數造,於彼意願樂,善愛其福報。

22. 先當制善心,攝持惡根本,由是興福業,心猶樂於惡。[3]

23. 為惡雖復少,後世受苦深,當獲無邊報,如毒在心腹。[4]

24. 為福雖微少,後受大福德,當獲大果報,如種獲真實。

25. 無過而強輕,無恚而強侵,當於十品處,便當趣於彼。

26. 痛癢語麤獷,此形必壞敗,眾病所逼切,心亂而不定。

27.  宗族別離散,財貨費耗盡,為賊所劫掠,所願不從意。

28. 或復無數變,為火所焚燒,身壞無智慧,亦趣於十品。

29. 作惡勿言無,人作言無罪,屏隈言無罪,斯皆有證驗。

30. 作惡言有憂,久作亦言憂,憂屏隈亦言,憂彼報亦憂。

31. 此憂彼亦憂,惡行二俱憂,彼憂彼受報,見行乃審知。

32. 此喜彼亦喜,福行二俱喜,彼喜彼受報,見行自清淨。[5]

33. 此煮彼亦煮,罪行二俱煮,彼煮彼受報,見行自有驗。

34. 作福不作惡,皆由宿行法,終不畏死徑,如船截流渡。


[1] 「惠施獲福報」,《磧砂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慧施獲福報」,《大正藏》作「惠施獲福報」。

[2] 「如鐵鑽純鋼」,《大正藏》作「如鐵鑽鈍鋼」,《磧砂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如鐵鑽純鋼」。《出曜經》卷25〈29 惡行品〉:「達己淨不淨,何慮他人淨?愚者不自練,如鐵鑽純鋼。」(CBETA, T04, no. 212, p. 743, c20-21)。

[3] 「心猶樂於惡」,《磧砂藏》、《大正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心由樂於惡」,依據漢譯《法句經》對應偈頌及巴利《法句經》116頌作此校改。《法句經》卷1〈17 惡行品〉:「見善不從,反隨惡心,求福不正,反樂邪婬。」(CBETA, T04, no. 210, p. 564, c21-22)。

[4] 「當獲無邊報」,《磧砂藏》、《大正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當獲無邊福」,依據《出曜經》校改:《出曜經》卷25〈29 惡行品〉:「為惡雖復少,後世受苦深,當獲無邊報,如毒在心腹。」(CBETA, T04, no. 212, p. 745, c20-21)。

[5] 「彼喜彼受報」,《磧砂藏》、《大正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彼行彼受報」,依據《出曜經》校改:《出曜經》卷25〈29 惡行品〉:「此喜彼亦喜,福行二俱喜,彼喜彼受報,見行自清淨。」(CBETA, T04, no. 212, p. 746, c5-6)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