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13日 星期五

〈20 瞋恚品〉19頌

卷2〈20 瞋恚品〉19頌(CBETA, T04, no. 213, p. 787, a9-b20)

1. 除瞋去我慢,遠離諸煩惱,不染彼名色,冤家無有伴。

2. 除恚得善眠,恚盡不懷憂,恚為毒根本,苾芻為甘甜,賢聖悉能除,斷彼善眠睡。

3. 人興恚怒心,作諸不善業,後恚若得除,智火漸熾盛。

4. 無慚復無愧,復好生瞋怒,為瞋所纏縛,如闇失明燈。[1]

5. 彼力非為力,以恚為力者,恚為凡朽法,不知善響應。

6. 有力近猛軍,無力退怯弱,能忍為上將,宜當忍勿羸。

7. 舉眾共輕之,有力名為忍,能忍最為上,宜當懷忍羸。

8. 自我與彼人,大畏不可救,如知彼瞋恚,宜滅己中瑕。

9. 二俱行其義,我與彼亦然,如知彼瞋恚,宜忍彼中瑕。[2]

10. 俱行於二義,我忍彼亦然,愚謂我無力,觀法亦復爾。

11. 若愚勝於智,麁言及惡語,欲常得勝者,於言宜寂默

12. 常習智者教,不與愚人集,能忍穢陋言,故說忍中上。

13. 恚者不發言,處眾若屏處,人恚以熾然,終已不自覺。[3]

14. 諦說不瞋恚,乞者念以施,三分有定處,自然處天宮。

15. 息意何有恚?自檢壽中明,等智定解脫,知已無有恚。[4]

16. 若為惡意者,怒有怒果報,怒不報其怒,勝其彼鬪負。

17. 忍辱勝於怨,善勝不善者,勝者能施善,真誠勝欺善。

18. 無恚亦不害,恒念真實行,愚者自生恚,結冤常存在。

19. 恚能自制斷,如止奔走車,是為善調御,去冥入光明。

攝頌:沙門(11)及正道(12),利養(13)怨(14)憶念(15),清淨(16)水(17)兼華(18),馬(19)恚(20)為第十。


[1] 「如闇失明燈」,《磧砂藏》與宋、元、明藏作「彼闇失明燈」,《大正藏》作「如闇失明燈」。

[2] 「宜忍彼中瑕」,《法句經》對應偈頌作「宜滅己中(瑕)」:《法句經》卷2〈25 忿怒品〉:「俱兩行義,我為彼教,如知彼作,宜滅己中。」(CBETA, T04, no. 210, p. 568, b8-10)。《出曜經》卷20〈21 恚品〉:「二俱行其義,我與彼亦然,如知彼瞋恚,宜滅己中瑕。」(CBETA, T04, no. 212, p. 714, b28-29)。

[3] 「終已不自覺」,《大正藏》作「終己不自覺」,《磧砂藏》作「終已不自覺」。

[4] 「自檢壽中明」,《大正藏》作「自撿壽中明」,《磧砂藏》作「自檢壽中明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